央廣網北京4月10日消息(記者黃光輝)昨天下午中央主要媒體記者集體採訪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三江源生態恢復研究團隊。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建設項目是西部大開發骨幹和標誌性工程。以趙新全,張堰銘、周華坤,趙亮,徐世曉等40多位科研人員為核心的三江源生態恢復研究團隊,為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建設的科技創新與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為三江源生態恢復研究和示範方面積極建言獻策,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三江源生態恢復研究團隊首席科學家趙新全現任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長,他在接受中央主要媒體採訪時說:30多年來,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科學指導三江源區黑土灘退化草地綜合治理工程。大幅度提高了牧民的經濟收入水平,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廣大牧民群眾治理退化草地和學習科技知識的積極性高漲,進一步增進了民族團結和經濟繁榮,為治理技術和模式的推廣打下良好的基礎,展示了退化草地治理技術的有效性和巨大的潛在價值。同時有效促進三江源區規模化優良牧草生產基地建設基於一年生和多年生牧草混播技術體系,建立優良牧草生產基地95000多畝。因地制宜地建植多年生人工植被,可食牧草量相當於天然草地的27.5倍。通過這種“120”飼草資源置換模式推廣,每1畝的人工草地的建植可以使20畝以上的天然草場得以休養生息。他說,我們支撐青海省生態畜牧業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立了全國唯一以生態畜牧業發展為主體的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示範區的建立,充分發揮科技的引領和示範作用,有利於推進該區生態保護和農牧民生活水平提高,促進該地區可持續發展,可為高原生態畜牧業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子。對藏區傳統畜牧業經濟向現代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示範作用。
  張堰銘研究員、《獸類學報》副主編在接受中央台記者單獨採訪時介紹說,三江源生態恢復研究團隊在高原代表性土著動物的進化與適應、高寒草甸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及高寒草地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首次在系統和整體層次上構建了生態上健全可靠、經濟和生產上合理可行的一系列高寒地區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優化模式和集成技術,包括青藏高原草地合理利用、人工草地種植、退化天然草地修複高寒草地集約化畜牧業的整個系統的綜合管理模式。  (原標題:中央主要媒體採訪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j33ijxms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